往生婆婆的骨灰罈,放在台中縣、市交接的大度山上一塊公有墓地裡。墳墓蓋成小房子狀,定時有工人打掃、給松樹、桂花樹澆水,子女各依自己方便的時間買花去看看她、說說近況。

 日昨,小姑說放骨灰罈的承板有裂縫,老伴聽了好難過,叫妹妹打聽一下可不可以改放在墓地的塔裡。

 做子女的心,不論母親走了多久都免不了牽牽掛掛也思念難止。

 我頗有感觸。

 慎終追遠是中華文化很重要的傳統,但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後,清明掃墓或重要節日拜拜,對忙碌或遠方的現代人有時是很沉重的心理負擔;趕不回的,就是趕不回呀。

 像我這樣對所謂傳統習俗啥也不懂的人,太多了。

 我們對已往生的長輩尚存依戀、感懷,下一代呢?爺爺、奶奶、外公、外婆,是不是會變成僅只是個名詞而已了。

 我不知道。

 我懷念我母親,想到更苦命的婆婆,我也至今不捨,但也就是想掉淚的想念罷了,我不會在感傷時跳上計程車去墓地看她們並燒柱香。

 對逝去的人,心有所思,已是默祭。我如是認為。

 所以,當我最後的日子來時,我要大體捐出。完成小小貢獻後,家人幫我火化、樹葬,回歸大自然。當然,這得看那時地球水源是否還充足啦。

 那之後,兒孫若會偶爾想到我,其實就不算白活一場了。

 這,算不算離經叛道?

 2010022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rk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